湛江市赤坎区人民政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 |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支持IPv6
移动版
长者助手
无障碍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2-05-10 20:29:56 | 来源:区府办 | 点击数:-

    区 九 届 人 大二次会议文件(一)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2年3月28日在湛江市赤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赤坎区代区长  龙小艾

    各位代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全市首善之区的目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基本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169.3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59187元,增长1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0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5.13%,按可比口径增长28.95%。人均可支配财力7.21万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3亿元,增长22.4%。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0 :36.8 :62.2 调整为 1.0 :35.6 :63.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27亿元,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50亿元,增长20.8%;餐饮业零售额23.16亿元,增长18.9%;商品房销售额46.08亿元,增长70.3%;汽车销售额25.21亿元,增长6.4%;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产品销售额1.37亿元,增长16.1%;旅游业总收入12亿元,接待游客 225.3万人次,分别增长23.5 %、21.4%。工业总产值127.67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56亿元,增长12.0%;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1.1%。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9%。农业总产值2.81亿元,增长4.4%。项目建设有力推进。调顺电厂“油改煤”发电项目建成投产,恒生实业“出口厨具”、昱华纸品“防水纸板”等技改项目顺利完成,南方水产交易中心二期基本建成,海田国际车城启动建设,民大喜来登酒店、金沙湾花园酒店等项目进展顺利。对外贸易难中求进。积极应对欧债危机不断扩散和世界经济形势不明朗等不利因素影响。外贸出口额1.06亿美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774万美元,下降55.6%;新登记备案对外贸易经营企业11家。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71.31亿元,增长12.2%,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1%;新增个体工商户1618户、民营企业470家,分别增长17.4%、24.2%。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创卫工作初显成效。投入697万元整治市容环境卫生,清理违法占道经营1.75万宗,依法拆除违法建筑5295平方米,有效遏制“六乱”行为。配合市抓好赤坎江、北桥河整治和海湾清障工作,清理拆除污染北桥河流域的2万平方米畜禽养殖场和调顺岛4.8平方公里海域内非法渔业设施。加强环卫设施建设,修建标准公厕1座,购置垃圾清运车7 辆,新增果皮箱250个。推行环卫精细化管理,新增上门收集垃圾服务路段12条、服务对象1万多户,扩扫道路9000平方米。市容环境卫生年终考核总分全市第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配合市完成滨湖公园一期建设。投入281万元改造小街小巷9条、面积7759平方米。投入51万元推进绿化工程,绿地率31.4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8平方米,覆盖率增加1.5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投入150多万元,完成新坡村农田水利工程、丰厚村河道护岸工程,解决大埠村饮水安全问题,改造48户危房,改厕150户。东园村、岭仔村被评为省卫生村。“三旧”改造工作有序推进。11个项目改造方案通过市审批; 13个项目完成单元规划编制,其中5个项目单元规划获市批准;13个项目获得市城市规划局下达规划条件。文保北村农民公寓顺利封顶,调顺村整村改造原则通过专家评审,落实沙湾村改造项目开发合作主体。“三旧”改造工作在全市年终考核中排名市区第一。

    ——民生福祉得到提升。城乡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民生领域财政投入4.46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5.4%,增长41.9%。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4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9027元,增长16.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491元,增长12.6%。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开展。举办招聘会26场,提供就业岗位1.3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等指标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含城乡居民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工作均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95元提高到250元,为1927户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843万元。投入17万元开展城乡医疗门诊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困难救助。物价稳控工作成效显著。争取省市价格调节基金支持,投入420多万元建设符屋5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增7个平价商店和10个平价农贸市场、平价猪肉柜台、平价粮油商店。平价商店建成数占全市的28.6%,位居全市前列。迅速平息“3·16”食盐抢购风波,查处价格欺诈案件2宗。向低保户、五保户发放物价补贴82万元。全年CPI上涨5.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扶贫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开展“6·30广东扶贫济困日”系列活动,筹集捐款398.7万元。投入 298万元帮扶辖区困难群众;投入518万元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帮扶建设集体经济项目4个,立项建设水利设施项目9个,帮助167户贫困户顺利脱贫。成立赤坎区慈善会。平安建设卓有成效。进一步完善维稳工作机制,积极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社会矛盾,全区综治信访维稳三级平台共受理矛盾纠纷219宗,调解成功率达95.4%。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全年刑事破案587宗,破案绝对数为近年来最多。加快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立视频监控点3个,安装监控摄像机1300台,全区12家企业单位安装了技防监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全区没有发生消防安全死亡事故和一般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市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排名全市第一。食品安全和市场经营秩序监管力度加大,查处食品案件100多宗,推广“信誉通”食品备案信息系统。海田机电市场被评为省级文明诚信市场。

    ——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四项教育经费”均两位数增长。投入5000万元落实教师与公务员工资福利“两相当”和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投入1500万元化解教育债务。投入1326万元推动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率100%,完成8栋校舍建设。开办市二十八中,新增学位2700个。区属高中本科上线人数增长20%,中考升学率达99%,总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均位居全市前列。与湛江师范学院签定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协议,深化校地合作。连续5年在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中被评为省优秀。科技进步再创佳绩。积极组织科技计划项目申报,18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共获科技项目资金257万元。在全市率先设立创新配套专项资金,对区内获省科技创新基金扶持的中小企业给予奖励。新增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3家。区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连续5次被评为“广东省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文化工作取得新成绩。改造升级拥军、中华等7个社区文化室及一批农家书屋,建成洪屋下村、高田村、大埠村文化楼。举办“奏响文化强市主旋律”系列音乐会、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和“党在我心中”大型红歌会以及150多场广场文艺演出,送戏送电影下乡300多场,承办“岭南风情”全省农民文艺大汇演并获优秀组织奖。“调顺网龙”、“湛江木偶”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30多个文艺作品荣获国家、省、市奖励。九二一、金沙湾、金城等社区被评为省优秀文化社区;金沙湾社区被省命名为全市唯一的人文社科普及基地。体育事业成果丰硕。向省、市输送运动员19人,何冲、林劲分别参加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比赛共获金牌4枚,朱倩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金牌5枚。区业余体校组队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19枚。区再次获省体育工作突出贡献奖,南方社区被评为省体育先进社区。计生卫生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计生工作“国优”成果巩固发展,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进一步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工作初见成效,政策生育率达97.7%。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群众看病减轻负担40多万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全市率先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年度任务,传染病发病率全市最低,计划免疫工作考核连续多年全市第一,无偿献血工作连续多年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入200多万元解决区城建综合开发总公司、五金交电化工总公司、饮食服务公司、蔬菜公司和百货公司职工安置等问题。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居民群众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区统计局被省评为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区档案局被评为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应急、外事、侨务、对台、打私、民族、宗教、地震、双拥、老龄、人防、老区、粮食、残联和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行政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强化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明确责任主体和目标任务,实行问责机制,共办理督办事项198件。健全行政审批电子网上监察系统,受理网上审批事项176件,提前办结率100%。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赤坎区科级及以下公务员年度考核实施细则》,健全公务员使用、管理和奖惩机制。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严肃换届纪律,顺利完成村(居)委会换届工作。对公务车管理、政府采购、公务接待和重大项目投资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严控财政开支。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全年立案查处违纪案件13件,完成审计项目19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9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52万元。民主法治进一步健全。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结人大议案、建议16件和政协提案56件,办复率100%。严格执行重大问题、重点事项专家咨询、集体决策制度,促进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沟通联系,民主渠道不断拓宽。全面启动“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司法救助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挑战和机遇并存,艰辛与收获同在,我们在重重困难下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驻区单位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我区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看到,政府肩负的责任重大,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税源结构不尽合理;用地瓶颈矛盾突出,招商引资载体建设滞后;改善民生任务重,财政压力大;“创卫”、“创模”任务艰巨,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干部创新意识不强、抓落实力度不大,机关效能仍需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首善之区建设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展望2012年,我们既面对诸多严峻挑战,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从挑战来看,国家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对我区目前税源支柱的房地产业产生直接影响;兄弟县(市、区)竞相发展,将对我区加速发展,建设首善之区带来压力。从机遇来看,全市石化、钢铁、造纸、旅游和物流五大产业的加快建设发展,为我区借势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步伐不断加快,市委、市政府对赤坎发展日益重视,为我区聚集优质资源要素,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我们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勇于担当,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三产兴区、科教强区、环境旺区、和谐安区”发展战略,着力抓好产业升级和税源经济,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抓好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建管,着力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确保经济稳步增长、城市日益文明、社会更加和谐、民生不断改善,为建设全市首善之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5%,人均财力增长13%;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政府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提质扩量,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各位代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是建设首善之区的前提。我们要以提质素、抓招商、上项目、拓税源为主线,努力加快活力赤坎建设步伐!

    提升产业质素。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商务、高新科技、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产业。加速发展总部经济。抓紧市启动中央商务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加强规划引导,在旧大天然片及周边建设高端商务楼宇群,打造总部经济发达、商业业态高端的金融商务集聚区。同时,主动服务近期动工建设的“三旧”改造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引导开发商建设更多的商务楼宇。加强商务楼宇招商服务,重点协助丽晶大厦、京基城、市商务大厦、花园酒店、喜来登酒店等商务载体抓好招商,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总部、企业地区总部和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服务外包、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入驻,提高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贡献率。培育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加快筹建新坡科技产业园,成立工作机构,落实责任到人,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做好园区规划和用地等工作,力争年内动工建设,为引入新电子、新海洋产业及其总部、研发中心打好基础。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主动与企业、商家衔接,充分利用金沙湾广场、郦湾名邸、君临海岸等商业资源,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主题店、旗舰店、专卖店,做旺做优金沙湾商圈。推动步行街商业模式更新,加快区政府片区改造,优化提升百姓村、百园市场片区商业业态,提高南桥商圈档次。瞄准市重大项目建设的市场需求,加强与广州军区赤坎生产基地的沟通合作,加快海田片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加快海田市场改造升级,积极发展专业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等新型业态,做大做强海田商圈。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打造“风情老街区”的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整治环境、再现风貌,突出品质、彰显文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思路,启动民主街道、中山街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试点,争取年内有实质性进展,为全面推进片区保护开发积累经验。积极争取市的支持,采取市场运作、统一规划、统一招租、政府监管的模式,尽快启动赤坎滨湖美食风情街建设。积极与市有关部门衔接,争取市将重大文体项目落户调顺岛,为“文化旅游岛”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充分利用“古商埠”、“河、江、湖、海”水系景观等特色资源,加快高星级酒店、滨海浴场、公园绿地、海鲜美食、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推动区内旅游线路融入全市、全省网络,形成以古商埠文化为龙头,以城市水系景观为核心,以现代休闲娱乐为热点,以生态旅游为辅助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扶优扶强工业。牢固树立属地理念,跟踪服务好辖区现有的工业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运行状况和发展走势。综合运用政策、税收、信贷等手段,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导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湛江电厂、调顺电厂、湛江卷烟厂等税源大户、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扶持新南方电器、中明化机等企业增效扩产,力促广东佰佳电线电缆建成投产、广东中澳木业动工建设。

    大力招商引资。落实市“三讲三评”活动精神,围绕全市“五大五新五特”产业发展战略和对我区产业发展的定位,重点引进符合全区产业调整优化要求的“三高三少”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招商引资机制。建立经信、发改、文新、科技、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和各街道责任明确、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责任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组强招商队伍,重点在总部经济、高新科技、文化旅游、商业地产等方面加强市、区联动招商。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严格实行项目评估和准入评审制度,制定出台扶持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赤坎区投资指南》,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突出“招商选资”、“招商引税”理念,在招商引资方式、重点和水平上下功夫。开展网络、委托、会展等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招商活动。加强与宝山区等友好城区的沟通联系,大力引进更多的“五有”企业落户。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落实每个重点项目有一名区领导负责、一个联络员跟踪的服务机制,建立行政审批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在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争取年内引进、启动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推进项目建设。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细化量化责任分工,进一步健全责任部门主动负责、配合部门积极支持、其他部门营造环境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落实例会调度制度,主动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的土地、规划、资金和审批等困难和问题。落实定期督查通报和奖惩制度,加强对各时间节点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确保工作成效。重点完成金沙湾花园酒店、海田国际车城一期、海田文体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民大喜来登酒店、保利国际大酒店、海田建材城等项目建设;启动湛江农垦第一机械厂改造、尧丰商业中心、东盟城、旧大天然片改造一期、湛江邮政速递物流邮件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筹建区行政中心、海田商贸城、海田管材城、南方水产交易中心三期。

    壮大民营经济。认真落实省《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市相关政策,通过增强财政资金引导、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和完善服务机制等手段,帮助创业型、创新型和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用地、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等难题,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实施“十百千”投资计划,引导湛江外出企业家在区内投资创业。

    加强财税工作。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税源企业的跟踪服务,大力挖掘新税源,确保税收持续稳定增长。落实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税源调查、监控和评估。抓好现税入库,做好主体税种、重点企业的监管工作,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强化对小税种、零散税源的征管,全面清理拖税欠税行为。积极争取上级往来资金、专项资金、税收分成等政策支持,增加区级财力。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向基层、困难群体、民生事业倾斜。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二、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各位代表,加强城乡建管,提升城市品位,是建设首善之区的要求。我们要以抓建设、强管理、拓新区、统城乡为重点,努力加快宜居赤坎建设步伐!

    完善基础设施。配合市实施城市路网、生态、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海滨大道、南方路改造和体育北路西段建设;完成海北路、椹川大道、康顺路、康宁路、跃进路和中山一路等路面改造;做好东菊公园、华田路、振兴路、源珠东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金沙湾观海长廊一期排水、滨湖公园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小街小巷改造;深入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

    强化城乡管理。配合市全力抓好“五城同创”工作,重点围绕“创卫”目标,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整治市容环境“六乱”现象,积极做好北桥河治污、海湾清障以及赤坎江、寸金渠、赤坎水库的整治。积极争取市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科学分配职能部门、街道和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责,完善权责利相统一的城市管理体系。健全并严格执行区创卫联合执法大队、街道卫生协管队责任制和“三定”巡查制,提高属地管理实效。深化环卫体制改革,配合市推行环卫作业项目市场化运作。完善监管机制,坚决遏制违法建设。

    拓展城市新区。加快推进“三旧”改造,抓紧推进项目单元规划修编工作,尽快启动改造方案已审批的项目建设,确保改造工作按年度计划推进。争取市将调顺岛跨海大桥规划连接滨湖片区,加快调顺岛规划调整,完善岛内基础设施,为推动城区向东扩大奠定基础。全力推进文保南村改造,完成文保北村农民公寓建设,动工开发商业地块,配合推进湛师附中新校区建设,打造功能齐全的现代新城,带动城区向南延伸。启动东盟城等项目建设,整合开发草苏片区土地,为城区向西拓展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尧丰公司和化油器厂“退二进三”工程改造,争取市尽快编制新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推动325国道沿线开发,拉动城区向北扩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修编,按照统一规划、成片改造、综合配套、安置先行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推进沙湾村、福建村、文章村等城中村改造。力争完成百姓村、调顺村、文保村等第一批名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支持,完成福建村河堤加固、丰厚村救灾复产等3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引导农村经济联合社、经济合作社通过旧村场改造、土地流转等,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妥善解决在海湾清障和北桥河治污中所涉及的养殖户转产转业问题。

    三、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

    各位代表,大力发展科教文体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建设首善之区的基础。我们要以建教育强区、促科技创新、兴文化事业、创体育品牌为依托,努力加快文化赤坎建设步伐!

    努力创建教育强区。抓好创建省教育强区攻坚工作,确保年底通过省验收。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升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果,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加快市五中、市七中、市十七中、市初级实验中学、市八小、市二十一小等校安工程建设,支持市五中申报省一级学校。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向规范化发展,提高保教质量。完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教育收费监管。设立“创建教育强区”捐资专户,引导和规范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和办学。落实《湛江师范学院与赤坎区合作框架协议》,深化校地合作。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和校园安保工作。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用好、用足各级各类科技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做好三维仿真科技资源数据库研发工作。主动做好科技项目筛选、储备、包装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立项。完善和落实专利资助和奖励政策,举办第二届大学生外观设计大赛,力争专利申请量增长10%。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区文体艺术中心、区文化馆建设,配合市加快推进湛江歌剧院和市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建设。梳理整合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历史文脉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打造古商埠文化品牌。鼓励和引导区内外文化名家成立大师工作室、主题博物馆,提升文化影响力。培育发展网络传媒、广告会展、文艺展演和设计创意等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引导扶持群众文艺团体发展,大力开展广场文化等富有社区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市民大舞台”。支持和鼓励文化创作,继续办好“奏响文化强市主旋律”音乐会等文化品牌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完善学校和社区健身场所体育设施,加快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赤坎赛区的场馆建设和赤坎游泳场改造升级。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积极推进体育特色项目“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力争国家跳水训练基地落户,建立体育人才奖励机制,抓好跳水、游泳等优势项目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积极备战省十四届运动会,争取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运动员。

    四、坚持以民为重,进一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各位代表,推进社会发展,改善民计民生,是建设首善之区的根本。我们要以惠民生、促和谐、保平安为着力点,努力加快和谐赤坎建设步伐!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厘清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激活社会的自治功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系。坚持共建共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形成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格局,建设“大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层自治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社会自律和自治水平,建设“好社会”。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把不该由政府负责的事项都转移出去,真正转到社会、转到市场上去,把该由政府负责的工作切实做好,建设“小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确保政府机构设置简约、运行机制完善、经济调节有力、市场监管有方、社会管理有序、公共服务全面,使政府从纷繁复杂的微观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建设“强政府”。

    不断深化平安建设。扎实推进“三打两建”工作,从群众和投资者反映最强烈、社会危害最大的问题入手,加强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管,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立足中心城区重大活动较多的客观实际,加强信访信息管理,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动人员联合管理服务等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设施城乡全覆盖,加强治安联防队和其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和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努力完善保障体系。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重点促进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人群参保。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实现全覆盖,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和救助力度,落实各类社会救助和优抚政策。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区养老院建设,加强区慈善会资金筹集与管理,组织开展好“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活动。完成民主街道金城社区“居家养老示范服务中心”和“残障人康复园”建设,推进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争取省、市价格调节基金推进符屋蔬菜基地大棚建设和技术改造,落实特困群众物价补贴政策。抓好城区廉租房、公租房申报工作。逐步提高村居“两委”干部和区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督促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积极扩大城乡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措施,继续开展各种就业再就业服务活动。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尽快启用区劳动市场综合服务大楼,加强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三级平台和街道示范点建设。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监督扶持管理,对接市重大项目和区产业发展,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和纠纷调处力度,配合市建设“农民工工资无拖欠城市”。

    全面发展各项事业。巩固提升人口与计生工作。加快创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深入开展创建“两无”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加强人口信息化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大力打击“两非”行为。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和医疗服务管理。开展区级医院降低药品销售加成试点工作,加强药品及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监管。改善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站基础设施,完成区中医院病房改造,协助完成湛江致美口腔医院建设,配合市加快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迁建。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省、市“人才兴福”工作要求,制定实施人才“外引内培”计划,统筹推进各行各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教育、文化、卫生以及产业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入一批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同时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制度,为人才汇集、成长、创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深化区属企业改革。按照“一企一策”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确保区二商公司股份合作制改制成功,完成区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市制漆厂、华海金属材料公司的改制和职工安置工作,加快推进市南强水泥厂、市炮竹厂、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和区物资公司等改制工作。推进其他事业发展。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前期建设。做好赤坎区志出版发行和赤坎综合年鉴、村志编修工作。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做好外事、侨务、对台、打私、民族、宗教、地震、殡改、双拥、人武、人防、老区和粮食等工作。

    办好12件民生实事。1.增加中小学学位5700个;2.完成校安工程建设项目4个;3.城镇新增就业66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00人;4.完成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500人,新增转移就业500人;5.举办就业招聘会25场;6.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障政策(含各项补贴)3000人以上;7.改造升级2个街道文化站及7个社区文化室;8.新增17家平价商店;9.建成1个无公害蔬菜基地;10.完成8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11.完成35户农村危房改造;12.完成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五、坚持执政为民,进一步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强化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是建设首善之区的保障。我们要以改进政风作风、健全民主法治、增强行政执行力为抓手,努力加快奋进赤坎建设步伐!

    转变作风,增强服务管理能力。全面启动机关作风整治年活动,坚持“三个强化三个突出”,重点整治“庸懒散拖扯贪”行为,锤炼“实深硬快公廉”作风。牢记执政为民宗旨,增强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为群众办事的本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形成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创业、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工作格局。强化开拓创新意识,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少强调困难、多想方设法,勇于冲破传统习惯和固有模式的束缚,努力在破解发展瓶颈上实现新的突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行政审批、财政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强化审计监督,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依法行政,提高民主法治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法治赤坎建设五年规划》,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问题公示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加强风险评估,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及媒体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

    完善机制,强化政府行政效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录和岗位聘用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健全落实目标责任制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督查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分结合、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区政府高效运作的强大合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拓展并联审批、网上办事、综合协调、电子监察“四位一体”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功能,提高行政审批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的意见》,力戒形式主义,克服繁文缛节,瘦身“文山会海”,改进文风会风。

    各位代表! 赤坎新一轮建设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在新的征程上,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机遇和期待召唤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力推进首善之区建设,为谱写赤坎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名词 解 释

    四项教育经费(《报告》第5页):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主要指标中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

    三讲三评(《报告》第12页):以“三讲三评”为主要内容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建设巡回讲评活动,“三讲”就是“讲规划、讲思路、讲办法”,“三评”就是“评园区、评环境、评效果”。

    “五大五新五特”产业(《报告》第12页):大钢铁、大石化、大纸业、大旅游、大物流产业;新海洋、新能源、新电子、新医药、新材料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家具、特色家电、特色食品、特色文化产业。

    “三高三少”企业(《报告》第12页):投资高、税收高、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用地少、能耗少的企业。

    “五有”企业(《报告》第13页):有理想、有文化、有实力、有经验、有品牌的企业。

    招商引资“十百千”计划(《报告》第13页):“十二五”期间,在我市十余个重要产业领域,鼓励数百家企业,投资超千亿元规模,促进我市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五年崛起。

    五城同创(《报告》第14页):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三定”巡查制(《报告》第15页):定点、定人、定时巡查制。

    三打两建(《报告》第18页):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统计“四大工程”(《报告》第20页):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联网直报系统、企业一套表制度。

    三个强化三个突出(《报告》第21页):强化思想教育、强化队伍管理、强化督查问责、突出效能提高、突出典型作用、突出制度创新。

附件下载:
【字体: 】 【打印】【收藏】【关闭
首页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主办:赤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759-8208063
粤ICP备051079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80202000028号   网站标识码:4408020001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