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赤坎区人民政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 |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支持IPv6
移动版
长者助手
无障碍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12 16:22:40 | 来源:区府办 | 点击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3月29日在湛江市赤坎区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赤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志坚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赤坎改革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加快打造‘五新赤坎’、全力建设新时代湛江首善之区”的目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全年主要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决落实“六稳”“六保”工作部署,沉着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扎实谋划“十四五”工作。科学编制《赤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各专项规划编制,明确下一阶段全区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发展任务和发展措施,全面开启赤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经济实现良好开局。进一步健全政府抓经济工作机制,有力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下行等多重冲击,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0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115.03亿元,增长20.1%;来源赤坎的财政收入48.75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亿元。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用心开展系列主题服务活动,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全区现有市场主体38825户,增长8.9%,完成“小升规”53家,增量全市第一。积极推动税惠政策落地见效,全年实现减税降费1.95亿元,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减轻。社会就业保持稳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三项工程”培训人数共计6537人次,举办社会就业招聘会18场,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9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88人。全面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帮助1708名农民工追回欠薪2798.34万元,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现代化都市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工业经济发展良好。深入开展暖企服务,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进出口配额、物流通关、疫情防控等问题,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8.82亿元,增长11.0%;完成工业总产值110.30亿元,增长18.2%。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36亿元。都市产业园筹建取得重要突破。聚焦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全力开拓赤坎产业发展新战场,完成赤坎区都市产业园一期370亩土地征收,完成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一期项目地块单元规划编制,省级产业园申报工作进展顺利。科技创新积蓄动能。深入落实高新技术产业惠企政策,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2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67亿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成效逐步显现,智圆谷成功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迭谷文章众创空间建成投入使用,全区科技孵化载体增至7家,电子商务企业增至1100多家,年度专利授权量超300件,数字产业发展活力增强。区域商贸与消费中心地位巩固。总部经济不断壮大,全区商务楼宇进驻企业达500多家,实现税收约3.5亿元,京基大厦跨入产值“亿元楼”行列。消费持续升级,着重培育金沙湾商圈和汽车、建材、海产品等市场,东盟美食街入选广东省粤菜美食街,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97亿元,增长9.7%,总量和增速稳居全市第一。全域旅游发展引领全市。完成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以及公共服务、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建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21个旅游咨询点和8个公路旅游服务区(点)。全市首个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金沙湾风景区入选中国“2021最具潜力景区民宿片区百强榜”。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增长25.8%,旅游收入增长8.9%。

  (三)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软实力不断提升。全面落实“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八个专项整治,在企业开办、工改审批、企业投资管理等方面出实招、办实事,以营商环境大改善大提升推动赤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大程度“三减一优”,行政审批办理流程压减至5个环节以下,政府投资、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85、35个工作日,“照、章、税、保、金”5个企业开办事项实现“一个环节全办理、半天内办结、零成本”。“数字政府”建设不断加快。优化政务服务,完善“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出件”服务模式,“一窗通办”综合服务窗口日均办理业务量800余件,全区政务服务事项上网办理率达97%,“最多跑一次”达99.2%。启用全市首个“税保业务一厅联办”服务专窗,破解群众办事“跨城区跑”难题。强化政务服务指导监督,投放“好差评”评价器34台,全区主动参评率、差评整改率均为100%。重点改革不断深化。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区饮食服务公司、区蔬菜副食品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顺利改制为公司制企业。继续做好“僵尸企业”出清后续工作,肉联加工厂、科华实业、市灯具厂等企业债务化解、职工安置顺利推进。加快编制资源下沉基层,“减上补下”179名编制至8个街道,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四)狠抓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效。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坚持“项目为王”,全力解决项目推进瓶颈问题,全年安排68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顺利开工建设12个,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3亿元,增长20.1%,排名全市第四。旧大天然片区更新改造项目动工建设,湛江华侨城欢乐海湾项目加快推进,君临华府、力华花园等城建项目“大干快上”,110千伏体育变电工程提前完成,湛江市引调水工程项目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044万元和地方新增债券资金5.6亿元,有力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创文补短板等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立足赤坎实际,出台《赤坎区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赤坎区招商引资计划》等文件,强化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实施定人定职定岗抓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7个,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额45.26亿元,到位资金15.03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3.2%和150.3%,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在全市名列前茅,获得市通报表彰。新泉金融广场开工建设,有效扩展中心城区商务楼宇空间;湛江水上旅游中心成功签约,全力打造新型港城综合体;科蓝生物、千福田会计事务所、粤立产学研等优质服务型制造业项目成功落地,为全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五)推进中心城区强芯提质,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城乡功能品质持续提升。老旧小区喜换新颜。集中人力财力开展最大规模老旧小区改造攻坚,将居民意愿充分贯穿改造全过程,精准解决道路平整硬化、墙面美化、三线整治、排水排污、消防工程等最急最盼问题,群众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全年投入资金2.37亿元,动工改造71个老旧小区,数量占全市6成,惠及居民1.19万户、1493栋楼。西苑社区、南方社区、前进社区、中华社区等8个项目完成改造,社区居民纷纷“点赞”。城市更新加速推进。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和风貌提升稳步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和配套停车场建成开放,赤坎老街被评为“中国最美网红打卡地”。“三旧”改造扎实推进,全年新增6个项目、面积385.47亩,完成4个项目、面积269.72亩,在市辖区中均为最多;全年补缴土地出让金5.22亿元,在市辖区中最多,占35.0%。金田路建成通车,调顺东二路、康强路等加快推进。文章公园建成开放,10个小游园、小绿地完成升级改造,更多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智慧赤坎”起步良好。累计建设5G基站406个,区内5G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建成“5G+智慧门诊”10个,百姓村启动“5G+智慧商村”建设,海田物流产业园实现智能烟感消防物联网。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垃圾分类深入推进,投放垃圾分类收集亭130多座、四分类垃圾桶近4000个,设置餐厨垃圾专门收运点位90多个,有效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创文四大综合整治行动,文明创建保持常态长效。强力整治“六乱”现象,纠正违章行为3.2万余宗。严守“两违”防控高压红线,治理违法建设面积27万平方米。乡村振兴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成效明显,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270万元,有力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垃圾处理率、村道硬底化率、无害化卫生户厕完成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成率均达100%。建设各类“四小园”80余个,乡村风貌焕然一新。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夯实河(湖)长巡查机制。重点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巩固“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整治成果,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着重解决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污染问题。辖区9段黑臭水体整治顺利通过国家检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任务,年度环境保护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分数全市第一。全面推进节水工作,全市唯一申报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认定。

  (六)积极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守住守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全区干部职工冲锋在前、日夜奋战,人民群众密切配合、守望相助,凝聚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慎终如始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三人小组”全年累计落地排查重点地区来赤返赤人员1.44万人,进口冷链食品全程实施人物同防闭环管理,全年未发生本土疫情。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累计完成疫苗接种102.05万剂次,全程覆盖率达98.9%。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开展3轮全员核酸筛查检测实战演练,目前24小时内可实现全员筛查检测。民生保障不断完善。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2.1%,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双百工程”扎实推进,社工站(点)实现街道全覆盖,社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用心落实双拥、移交安置、就业扶持、待遇保障、褒扬纪念等工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优化。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征兵工作任务,国防动员和人民武装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出台《“学在赤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岭南师范学院建立结对帮扶,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实施新“强师工程”,市三十六小新建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市五中、市七中振兴校区、市八小草苏校区等学位建设项目完工,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830个。加快推进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经费2.03亿元,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1.28万平方米,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区博物馆建设进入收尾,南桥街道文化站获评省一级站,湛江木偶戏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区五人制女子足球队获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金牌。“平安赤坎”建设取得全市领先。重点开展“平川”“飓风”“清源百日”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营造良好治安环境。2021年度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效果满意度、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满意度四项工作均排名全市第一,全民反诈专项行动满意度排名全市第二。全年辖区“双抢”零警情天数达到343天,再创历史新高,赤坎公安分局获评省执法示范单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重点消除电梯、燃气和电动自行车等安全隐患,有效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七)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深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政务公开阳光透明,积极推动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全区政府信息主动公开4126条,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业务9504宗,办结率100%。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市、区两级人大议案建议及政协提案145件,答复率100%。重点领域审计监督不断深入,“经济体检”作用持续加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全力支持纪委监委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年“三公”经费下降18.4%。

  此外,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统计、工会、外事、打私、老区、粮食、地方志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均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赤坎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在于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赤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基层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向所有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的劳动者表示敬意,向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赤坎的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全国经济发展正在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二是我区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无法落地投资,一些需场地扩大生产的企业面临搬迁,稳增长仍要持续用力。三是产业聚集发展和产业链延伸不足,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还需壮大发展,传统产业有待升级。四是营商环境改革仍需深化,一些干部创新力、执行力还不够,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还要持续改进。五是民生领域存在短板,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水平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距离。我们一定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区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水平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三化三大”路径要求,紧紧围绕“加快打造‘五新赤坎’、全力建设新时代湛江首善之区”的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增长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发挥投资“第一拉动力”作用。聚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区重点项目指挥部每月研判推进项目进展,区领导班子挂点服务重点项目,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全年安排重点项目54个(其中纳入市重点项目32个),年度计划投资102.89亿元,全力推进湛江华侨城欢乐海湾、新泉金融广场、旧大天然片区更新改造、赤坎区都市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用好债券资金补短板功能。全力争取政府新增债券资金支持,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补短板的重要作用。加大靶向招商力度。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完善项目跟踪服务管理体系,重点围绕全市工业发展整体产业链,瞄准服务型制造业开展靶向招商,计划全年完成签约55亿元、到位35亿元的招商引资目标。

  打造消费升级新高地。争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金沙湾片区为重点,突出赤坎地方特色,创新发展夜演、夜游、夜购、夜市等多元业态,进一步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产业链条。搭建更多层次独具特色的消费载体。优化升级金沙湾商圈并申报省级示范特色商圈,动工建设赤坎天虹购物中心,支持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促进消费连锁店规模化发展,支持消费品牌店落户,鼓励“老字号”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依托湛江电商产业园扩大网络销售规模,培育一批省级、市级电商示范企业。培育壮大“云生活”等新型消费,发展直播经济、无人体验店、无接触式配送等新业态。促进传统消费升级。发挥中心城区市场优势,大力开展汽车展销会、年货节等促消费活动,提高会展展览、文旅体育、健康养老等消费品质。

  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在去年成功创建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今年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推进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首期任务,重点修缮“一群历史建筑”,开设“一系列展馆”,复原“一串古井”,修复“两条古码头”。配合市推进金沙湾观海长廊至调顺岛沿线景观品质提升项目,打造“四大区域”及“一带十景串联”的空间景观结构,进一步擦亮金沙湾特色旅游名片。深挖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赤坎红色、生态、历史、民俗等文化特色,办好海洋周、农博会、开渔节等特色节事活动。加快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推动调顺村申报3A景区村庄,抓好文章湾簕古龙、调顺网龙等本土文化非遗项目开发,打造都市型农业休闲观光带。实施“旅游+”战略。积极融入空港经济圈,紧抓湛江吴川机场启用契机,完善全区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提升游客到访“湛江城市客厅”体验感。打好旅游发展组合拳,引导文旅企业开发美食旅游、滨海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产品,做优做强旅游产业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和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不断倒逼政务服务环境提升。深化“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改革,推动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逐步推进政务服务一体机各街道全覆盖,在条件成熟领域试行在线“秒批秒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健全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便捷高效服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出台《赤坎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完成新组建产业集团架构建设。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行“机器管事+团队服务”征管模式,提高税务执法规范性、税费服务便捷性、税务监管精准性。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升级优化信用平台,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全面融入国家战略。紧紧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等历史性机遇,在广州—湛江战略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以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向外谋求更深入的合作。

  (二)做好“三篇文章”,构建高水平现代化都市产业体系。

  提升中央商务区集聚功能。以商务楼宇为载体,推动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区集聚,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高水平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加快推进新泉金融广场项目建设,沿湾区布局一批大体量、多业态、复合型总部经济载体。加快推进赤坎总部大厦前期工作,促进建筑、金融、数字、科技及创新创业等聚集发展。研究制定楼宇招商激励办法,积极探索楼宇招商新形式,以招商促进总部楼宇资源盘活。高质量引进培育现代服务业。发挥好赤坎区位、交通、市场等优势,进一步服务全市“三化三大”发展,全力提供优质生产、生活配套支撑。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社区服务等行业,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健康、养老、家政、物业管理等业态高品质发展,加强优质生活性服务业供给。

  加快都市产业园开发。以都市产业园为平台,加快引进高产值、高密度、高税收企业落户投产,为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供支撑。加快园区申报建设。坚持“一周一会”工作机制,完成一期土地清表,批次推进二期三期土地征收,协调对接园区供水、供电等事项,落实用地指标申请等工作,加快园区“七通一平”建设,争取年内完成省级产业园申报。加强园区招商对接。探索引入园区专业运营商开发模式,引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服务型制造业集聚发展。积极靠拢全市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引进和培育产品研发、检验检测、工业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新业态,打通研发、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释放产能拉动增长,全年计划完成技改投资1.4亿元。

  打造全市创新策源地。以海田创意广场为引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创意等新兴业态,为加快打造湛江市创新策源地提供支撑。加快整合盘活海田片区闲置资源,充分发挥片区地理、交通、产业等方面优势,全力推动海田旧建材市场实施“工改工”,统筹推进产业规划布局和招商引资工作,争取网易、百度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落地。抓好创新主体发掘。继续在培育创新孵化载体上下功夫,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办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加强数字化赋能,探索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促进传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强科技企业服务力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文创产业提升计划。积极扶持新媒体、数字出版、影视、工艺设计、广告、动漫网游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培育引进一批原创品牌项目、团队和企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三)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精心打造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深入推进“旧大天然—金沙湾—调顺岛”联动开发,加快旧大天然片区更新改造、湛江华侨城欢乐海湾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彰显湛江城市客厅现代化大都市风貌。配合市开展重点片区规划编制,谋划推进调顺岛片区、金沙湾旧厂房片区等连片开发。大力推进文保北村、文保南村、广垦花园等“三旧”改造项目建设,全年计划新增“三旧”改造面积380亩,完成“三旧”改造面积240亩。继续推进北桥片区道路交通和环境提升工程、康强路、调顺东二路等项目建设,加快调顺路、白云路、文西路、华田路等市政道路前期工作,争取年内转为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城区绿化、碧道、小游园建设,构建“精品公园成带,社区公园成网”的公园体系。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按照“全区统筹、街道实施、社区协同、居民参与”模式,年内完成去年开工71个小区项目,今年继续投入4.19亿元实施25个小区项目,惠及居民1.11万户、534栋楼。坚持在改造上下足绣花功夫,落实好一批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停车位等惠民设施建设,不断满足旧城区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

  推进智慧赤坎建设。按照“1+1+1+3”架构,统筹推进新一代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以数字化助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完善“1个数字底座”,推进“全省一片云”政务服务,进一步实施政务外网IPv6升级改造,加快布局基础物联网络。打造“1个人工智能平台”,整合汇聚全区视频感知数据,建设视频汇聚平台,实现视频感知数据可视、可感、可控。搭建“1个指挥中心”,构建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指挥决策中枢,实现指挥中心高效率智能展示、分析、调度、指挥。建设“3个行业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停车引导系统,实现金沙湾商圈、古商埠区域车位信息对接和停车引导功能,有效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建设智慧城管系统,部署优化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功能,通过视频预警和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智能感知和分析。建设智慧环卫系统,运用AI智能算法对人、车、物、事等实时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动态管理,不断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出台《赤坎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4年),加快补齐短板、创新管理、提升功能,按照“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要求,实现城市管理水平“一年见成效、两年大提升、三年新跨越”。结合智慧城管建设,进一步完善“网格化”工作机制,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从事后执法向前端服务,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强力开展综合整治攻坚,大力整治城市“六乱”现象,严抓建设工地管理,保持打击“两违”高压态势,营造干净、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实施百姓惠民市场升级改造,打造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标杆。持续提升创文工作成效,加快补齐创文基础设施短板,压实“门前三包”责任,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成效,完成8个省级示范街道创建,实现物业管理小区厨余垃圾集中收运全覆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双控”政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切实守护好红树林等自然生态,打造美丽宜居生态海湾都市。继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快推进调顺污水处理厂建设,跟踪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力实现黑臭水体整治“长制久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统筹用好社会救助、医疗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城乡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大力发展城郊经济,科学布局和推进物流、仓储、花卉、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村道硬底化、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保洁等工作,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落实好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建设串点成线乡村风貌带,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扎实开展“赤坎好人”评选及“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市“促进就业十九条”,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继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建设3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实账积累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双百工程”,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加快推进各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服务。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信息化建设,建设19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进一步强化退役军人服务各项工作经费保障。落实新的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不断减轻养育成本,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兴办托育机构。

  打造“学在赤坎”品牌。深入实施《“学在赤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紧抓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岭南师范学院等单位加强结对帮扶机遇,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学位建设,开工建设市四十一小,加快市六小、市十九小福建校区等教学楼项目建设,全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890个。深入实施“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调整学校编制数量和学科结构。不断增强教师队伍活力,赴华南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2所高校现场招录及向社会公开招录专任教师200名。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发挥教研引领作用,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建设成果,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稳妥推进“双减”工作,完善校内课后服务保障,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加快“健康赤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进一步提升“三人小组”落地排查成效,更大力度推进加强针和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建成1个健康驿站,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和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疫情。优化升级医疗机构资源配置,扎实开展区属医院新建(迁建)工作。不断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区牙科防治所等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完成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主标准化业务用房购置,提升中医馆诊疗能力。加强医疗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定向培育医学生政策,组织招聘返聘一批优秀医技人才。加强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队伍和能力建设,提高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化、体系化、社会化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守住“平安赤坎”底线。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力开展“春风利剑”“飓风”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电动车违法、无证非法运营校车等行业乱象,严厉打击涉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大防控”格局,大力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推进南桥、民主、沙湾辖区公安业务科技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打防管控质效。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严防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规模性聚集上访。在去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持续深化危化品、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高质量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做好防灾减灾救灾、森林防灭火和消防救援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完成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搬迁并对外开放,加快区博物馆建设和文物征集工作,推进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实施文艺产品质量提升工程,精选展演一批具有赤坎特色的群众原创文艺作品。保护文化遗产,做好古建筑、名人故居、历史遗迹等修缮和保护利用,深入挖掘海鲜美食文化、历史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资源。推动全民健身,完善“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建设,做好国民体质监测。提升体育竞技水平,配合办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积极备战2022年省运会。此外,统筹抓好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打私、老区、粮食、地方志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五)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扎实推进人大代表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加强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依法行政,健全行政决策体系和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推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两平台”建设,巩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果。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持续开展宪法、民法典和党内法规等宣传教育。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实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对“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的监督,推进审计全覆盖向纵深发展。驰而不息纠“四风”、改作风,支持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惟有不懈奋斗,方能不负重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实干担当、笃定前行,加快打造“五新赤坎”,全力建设新时代湛江首善之区,奋力谱写赤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 词 解 释


  “五新赤坎”:美好新赤坎、智慧新赤坎、魅力新赤坎、活力新赤坎、幸福新赤坎。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小升规”:鼓励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三项工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

  “三减一优”: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化审批服务。

  “三旧”改造:是广东省特有的改造模式,分别是“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三人小组”:指由医护人员、社区基层干部、公安民警构成基层疫情防控的细胞单元。

  “双百工程”:全称“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目标是实现全省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1+1+9: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三化三大”: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大园区建设、大文旅开发、大数据运用。

  “四大区域”:滨海休闲旅游区、海湾生态休闲区、城市活力运动区、红树林保护区。

  “一带十景串联”:民大广场、奥运女神广场、海风广场、海湾广场、军民路口广场、活动阳台、观海阳台、红树林、北小岛、南小岛。

  “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参加(“10+5”),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七通一平”:基本建设中前期工作的道路通、给水通、电通、排水通、热力通、电信通、燃气通及土地平整等的基础建设。

  “双控”政策:通过设定能耗增量和能耗强度控制目标,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


附件下载:
【字体: 】 【打印】【收藏】【关闭
首页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主办:赤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759-8208063
粤ICP备051079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80202000028号   网站标识码:4408020001
网站访问量:-